地理牽手綜合實踐 主題式研踐活動的探索與思考
作者 :彭艷明 來源 :本站原創 訪問次數 : 發布時間 :2019-01-17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1]筆者理解的核心是在實踐中探索解決主題問題。對接地理學科的課程標準和核心素養,開展地理主題式研踐活動是整合地理學科與綜合實踐學科不錯的方式。文章對初中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類型、特點及實施過程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font face="宋體"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 ?font face="宋體" >類型 ?font face="宋體" >特點 ?font face="宋體" >實施步驟
一、初中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類型
以《指導綱要》性質為依據,初中學段目標為抓手,基于學生實際發展的需求開展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按主題內容劃分為“農業”“水資源”“傳統民居”等類型;按照主題形式可劃分為“地理調查”“地理觀測”“地理制作”等類型。受學生知識儲備、能力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本文按照主題內容對魯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與威海鄉土的研踐活動進行了類型劃分,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襼樂?櫧?妴?觚?奮饈?漯span>
主 題 |
具體選題 |
威海水資源 |
威海市水資源現狀調查 威海市居民用水量的調查分析 水進入威海市千家萬戶的流程調查 威海水利工程的重大項目建設調研 |
威海土地資源 |
威海市土地資源現狀調研 威海市土地利用類型占比和利用現狀調查 塔山周邊住宅樓價調查和分析 |
威海農業 |
威海農業政策實施對現狀影響調查 威海里口山生態農業園區的設計 威海市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智慧 威海農業整體概況及問題解決措施調研 |
威海海草房 |
榮成海草房現狀調查 威海海草房保護措施 |
高新技術在產業 |
威高集團發展現狀調研 威高集團對威海市工業發展的指導作用調研。 |
威海市交通布局 |
設計威海市交通運輸線路和站點的布局方案 調查威海市私家車的數量變化 |
威海市旅游資源布局 |
設計威海市特色旅游線路 威海市旅游景點導游體驗 |
威海城市化問題 |
濱海新城五渚河生態城打造對威海城市化問題解決的影響力調研 |
二、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特點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即主體化的地理研踐活動,在符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選擇和組織原則的前提下,其特征表現在系統性、鄉土性、互惠性、開放性、指向性等方面。
1.系統性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以系統論思想為核心,反映了活動實施的整體性、整合性和連續性。主要表現在:①系統整體性是整個活動開展的組織思想。以有機整合思維方式來構建研踐主題,尋找知識點的內在邏輯關系,彰顯活動綜合趨勢的特點。②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整體性是由主題來決定的,所以在整個活動中,必須要根據主題內容、主題目標、主題方法、主題過程、主題評價和反思來開展。主題在活動實施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在形成的系統結構中引導任務有序進行。③實踐活動課程設計內容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聯系,強化科技、藝術、道德等方面的整合。④活動設計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設計的活動內容注意遞進性,活動主題向縱深發展。例如威海市農業主題研踐活動進行時,除了調查威海主要的農作物、作物熟制、耕地類型等內容以外,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威海水資源現狀、土地資源現狀等內容,進而組成以主題內容為核心,適當聯系相關事物的有機整體,使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系統性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2.鄉土性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以鄉土地理為出發點,符合“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課程理念。筆者對魯教版地理教材和威海鄉土地理研踐活動的整理,梳理出的地理研踐活動的主題更多地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進一步認識家鄉、分析與評價家鄉,進而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
3.互惠性
在活動中師生間、家長與生間、生生間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尊重、相互適應、友好相處的活動共同體共同發展的關系。一改傳統教學過程中唯有師生間互惠的被動,主題式研踐活動凸顯學生主體特征,生生間的互惠性表現的更加明顯。學生在教師給定情境下研討探究主題,主題確定后結合學生個性特點,分配任務,制定研踐活動方案,學生根據方案落實行動。在水資源主題調研的前期分工搜集資料、整理資料過程中,小組間資源共享,實現資料的高效、充分利用;在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智慧活動的展示階段,大家收獲共享,彼此學習,收獲互補,為活動達到縱深探究結果提供了解析依據。
4.開放性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以廣闊的信息來源為前提,以生活化的地理知識為載體,以多樣的實踐方式為平臺,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主動、悅納百川、無限延伸的時間和空間。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時間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關注引導學生利用課間和周末時間研究實踐;師生的活動范圍不再局限于教室,也不僅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環境,實踐的活動空間擴大為無限的世界。除此以外,資料來源開放、技術方法開放、研踐活動各個環節開放、研踐結果開放和評價方法開放等,這些都使得師生學習能力和收獲有了無限可能。
5.指向性
每一個主題研踐的內容指向明確,如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智慧調查、威海市居民用水量的調查分析等,依據學生所學內容,結合身邊生活,選擇的適合的主題,具有一定的知識濃縮和總結效應;每一次研踐的活動能力目標指向不同,有調查技能指向、考察觀測技能指向、模擬制作技能指向、信息資料查閱整理能力指向等。
三、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實施步驟
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地理學科知識和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并達到完整、和諧、統一的協作實踐性學習方式。本文因主題式地理研踐活動的客觀特點,將研究、實踐等學習方式作為其實現過程的主要方式,并將其應用于研踐活動的各個環節。在不脫離教師指導、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學生根據自身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主動參與研踐活動的過程,進而受啟發積極思考,提升地理觀察(調查)能力,以及創造性地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具體步驟如下:
1.內容研究,體系確定
教師根據開展活動的主題,給出特定情境,引發學生質疑。亦可由學生自主發問,引發認知沖突,明確研踐主題,專題化分解主題,確定課題體系。比如在開展威海農業主題調研初,教師道出威海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展示初村打造“蘋果部落”田園綜合體來進行鄉村振興等新聞,引發學生思考,提出諸多探究問題,進而對問題歸類劃分,形成實踐以“探究威海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智慧”為專題的課題體系,這為研踐專題的自主選擇打下基礎。
2.課題自選,方法探究
專題體系明確后,學生根據喜好自主選擇課題成組。教師結合課題性質和研究的需要教授學生研究實踐的方法,如文獻資料查閱法、網絡資料查閱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案例分析法等。學生根據教師教授的方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結合已有的背景知識情況再將課題細化若干小的任務單元,細化個人工作任務。這為專題探究,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據。
3.方案制定,結構規劃
制定研踐活動的方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學生在搜集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明確三個環節:①研究的問題是什么;②通過怎樣的實踐活動完成問題的探究和解決;③研踐活動順序,進行結構規劃設計。學生針對這三個環節實現研究方案的逐層完善和問題解決,最終達到問題清晰明了、實現方式合理有效、結構順序層次分明的目的。
4.研究實踐,科學探究
學生依據教師引導和小組合作制定的實踐活動方案后,通過個人或者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問題的實踐探究。應用科學的方法,保持理性、堅定的態度,合理進行實踐行動。比如在遇到研究瓶頸時,應調整心態、堅定信念,以持之以恒的決心突圍困難。在不同的實踐環節,學生應采用與之相應的方式方法,以促進活動的順利進行,比如農業研踐活動過程中的訪談要注意根據訪談對象,一個問題多樣設計,可專業可通俗,如小麥作物熟制可改變問法小麥一年可以收獲幾次等。
5.主題總結,成果展示
地理牽手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研踐過程中文字、圖像和音頻資料按照歸類法、細化條目法、思維導圖等方式方法梳理,運用課件、舞臺劇、微視頻、活動總結和反思、臉書、制作示意圖、流程圖等形式進行總結并展示。用輿情、微新聞等方式進行對研踐活動情感價值觀的生成進行宣傳,擴大環保、節約、熱愛家鄉等情感的影響力。這些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研究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學生獲得成就感。
6.評價生成,反饋驗證
在成果展示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的討論,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大膽質疑。采用三位一體評價量表的形式評價,生評、組評,讓學生達到自我肯定的同時加強生生聯系,提升自信心,師評充分肯定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做到評價客觀,鼓勵質疑。同時結合所學進行理性分析,提升主題思想,內化學生學習觀念和能力。最后師生探討得出有效地研究性結論,反過來對教學知識進行驗證,從而實現對新理論的深層次應用。
如上過程六個環節構成相互服務、彼此支持的良性循環結構過程如下圖。
過程實施循環結構過程圖
美國教育家斯金納說過:“當你把學校里學到的東西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地理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牽手,讓學生在踐行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體驗收獲、生成經驗,在活動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將積極的自身行為內化為自覺地學習行為,提升能力,錘煉意志,培養創新精神,這是“核心素養”培育和落實到位的一種呈現,是利于學生長久發展的最好教育。
參考文獻:
[1] ?7年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
[2] 地理新課程標準
[3] 趙小漫.高中地理實踐活動教學研究:以人教版自然地理為例[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4] 張瑞亞高中主題式地理實踐活動的探索與思考.2017.9